就在前一晚已計畫好今天的行程~騎單車
但一早起來往窗外看,天空陰陰的,晚點應該會下雨吧...臨時將戶外活動改成室內的
突然想起之前曾看過"愛貝客"分享過一個不錯的景點~「台北探索館」
就位在台北市政府大樓,而且還是免費參觀的,當然要給它來去走走囉~
因為早上臨時去處理一點事,導致於到達目的地時已經11點多了
只好先到隔壁的101去解決中餐
既然來到這裡怎能不幫優豆拍張紀念照呢!
特寫一下優豆可愛的表情
當填飽肚子後竟然已經是下午1點了,這樣沒走任何行程也浪費了一個上午
趕緊前往探索館吧...
探索館的開放時間是週二到週日的上午9:00~下午5:00
週一及國定假日則是休館時間喔~
《一樓臺北印象廳》認識臺北的入口站
2012年12月是台北探索館屆滿10週年的日子
(沒想到是在開幕10年後才來參觀,果然是要有小孩才會注意到這個景點...)
位在市政大樓大門一樓右側的印象廳也以嶄新的面貌迎賓
主牆面裝設長9.5公尺、寬2.4公尺的網紗螢幕,5部37吋液晶螢幕
運用投影技術播映呈現臺北萬象的主題影片
(但卻因急著上樓參觀,也就忘了拍照....)
《二樓特展廳》
以各類的主題尋求重新詮釋與「臺北」相關的創新展示
再配合季節性、節慶或議題時效,定期的舉辦特展
(最近似乎沒有展覽,所以服務人員請我們上3-4樓參觀)
《三樓城市探索廳》放縱臺北城市想像
結合「捷運路網+商圈特色+藝文之旅+美食區」等規劃概念及相關元素,
以互動性或遊戲等方式,導引觀眾「搭捷運玩臺北」
A.快捷城市‧輕漫遊:
以夜市地圖及夜市攤車來呈現台北市是一個美食天堂
入口處的夜市攤車吸引了優豆的目光
說他要當老板,而我們當客人,玩起角色扮演的遊戲
優豆不停的問我們要買什麼東西??我們就要看著攤子上的觸碰螢幕來跟他點菜
樂此不疲的他還一來一往的玩了好幾次呢!
這面由知名插畫家彎彎所繪畫的主題牆面及各商圈代言的不同造型漫畫人物,
將引領參觀民眾暢遊特色商圈、吃遍夜市美食。
地面上的投影互動裝置是捷運週邊商圈的路線圖,介紹每個捷運站的特色商圈
愛玩的優豆是一陣亂踩亂跳的
另一邊的藝文散步區則是以互動式「寶藏盒尋寶」的手法來展示,
透過「探訪臺北名人」及「臺北第一」體驗臺北藝文之美與城市的精彩
牆面上的櫃子都是可以打開的喔~
優豆依舊是將櫃子的門開開又關關...
哇~沒想到臺北市竟有那麼多「第一」的建築物
在眾多的「第一」之中
也只有動物園的貓熊和大象,以及蒸氣火車他認得...
臺北最具指標性的建築物--101大樓
歷任的臺北市長
B.臺北大街風情:
走進仿古騎樓意象的拱型迴廊,你可以從6條貫穿臺北市核心的大道,觀察整個城市的脈動:
代表首都核心區、機關重地的凱達格蘭大道;全臺教堂密度最高、鄰近臺大和師大生活圈的新生南路;
數十年來百貨與娛樂重鎮、「變臉」成功的中華路;異國情調、慣見繁華官家大道的中山北路;
新潮時尚、國際櫥窗和都市綠帶的敦化南北路;見證臺北市由西往東發展最長的忠孝東路。
閱讀臺北大街,你可以找到城市變遷的軌跡。
這一區的介紹就比較沈悶了...但對於和大台北一同走過無數歲月
也見證過這些歷史變遷的台北人來說應該很有感觸吧~
其中有個大富翁的小遊戲可讓人瞭解忠孝東路的發展風貌
C.新西城故事:
清朝時的西門町原是城外的荒郊地;日據時期規劃為高級娛樂商業圈及日人宿舍區,
搭建起1908年落成、全臺第一座日貨的市場八角堂(今西門紅樓);光復後成為著名的電影街和商場。
走過中華商場拆除、鐵路地下化的歷史足跡,西門町逐漸沒落,
卻也隨著捷運開通、徒步區設立、中華路成為「臺北香榭大道」,
西門町重現商機,再度成為年輕人流行娛樂的天堂,也是市府西區軸線翻轉計畫的成功案例
早期的電影、電視海報
牆上播放著不知是哪個年代的電視劇,而優豆也學人家戴上耳機
真不知道他到底聽不聽得懂劇中的對話阿??
D.文藝首都:
民國5、60年代,周夢蝶在明星咖啡屋騎樓下擺書攤,成為臺北一則文藝神話,
在這個展區中,表現臺北在書寫、電影、表演藝術及音樂等方面的代表特色。
沿著柱子層層堆疊蜿蜒而上的舊書本,散發著當時的文藝氣息
1930~1990年代各個時期所流行的音樂歌曲
(按下桌上的紅色按鈕還能聽到原音重現呢~)
當聽到我們那個年代的歌曲時,有種熟悉且懷念的感覺湧上心頭
終於能體會為何父母喜歡聽老歌了
騎上腳踏車、滑動滑板、踩著跑步機還可帶動螢幕的轉板影像
觀看臺北特色商街、博物館、臺北未來城等城市風情
優豆在這一區待的可久了,一直玩著滑板
想像自己滑著滑板奔馳在路上一樣,超酷的!!
腳踏車則是因為優豆的身高太矮,踩不到腳踏墊而放棄沒玩
而跑步機是可以調整速度的
看優豆一開始的姿勢100分,但是實際上只能用慢速的來跑
拔拔是三種速度都有嘗試一下,小小的運動一番
這父子倆只顧著玩,而我是忙著拍照,最後竟然忽略了觀看館方所做的介紹影片...
E.生態城市:
展區中兩棵生態樹,是由臺北市特有的乾燥植物裝置造景而成,
彈塗魚、招潮蟹、臺北樹蛙深藏在都會中的綠世界,正等著您來探索
台北市各個造型特殊的橋梁
仔細參觀後,才發現原來台北的橋都各有特色,還挺美的呢~
城市永續經營展現在多元市政績效上,
淡水河在時光流轉下增添了觀光休閒遊憩的功能,
現今的「藍色公路」帶領著我們瀏覽淡水河沿岸的景致風光
優豆船長很有架勢的轉動船舵準備啟航囉~
猜猜看用這個眼鏡能看到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呢??
隨著臺北市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污水處理及污水下水道家戶接管率等政策的推動
進而將生態環保落實於生活之中
時代的進步所產生的垃圾問題...
這3個由廢棄回收的鋁箔包、塑膠瓶及鐵鋁罐所組成的垃圾桶可是暗藏玄機喔~
踩下腳踏板後,蓋子打開的瞬間,竟會出現機器人、恐龍、老鷹
它們可都是用鋁罐所製成的...是一件件環保的藝術品呢!!
呼籲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廢氣物再回收利用的可行性
地球只有一個...要愛護它,別破壞這個你我賴以維生的大自然
而在自行車道、水岸空間等方面,也有完善的規劃
讓民眾在這到處充斥著高樓大廈的都市中,也能輕鬆自在的擁抱大自然
《四樓時空對話廳》穿越臺北古今風華
進入展廳,宛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臺北發展源頭
在這個樓層裡,介紹臺北城從遠古時期的誕生到現今繁華的歷史演變與發展
(以下介紹擷取官網之簡介)
F.臺北古城之旅:
300多年前,《裨海紀遊》中所看到的「臺北」仍是一片汪洋大湖,
凱達格蘭人在蠻荒的土地上狩獵維生,更在17世紀躍上國際舞臺。
18世紀初,閩粵移民進墾臺北盆地,從淡水河流域沿岸開啟臺北「三市街」發展雛型,
並於1875年建置臺北府城,為臺北寫下嶄新史頁;
1895年日軍兵臨城下,拆了城牆,時移境遷,臺北古城風華依舊。
說真的...這些有關臺北城的歷史背景,如果能由導覽人員帶領及從旁解說會讓人更加瞭解
雖然當天是有看到導覽人員在為一群參訪的團體做介紹,本來想說趁機旁聽一下
但是優豆實在太好動了,滿場跑...所以才沒能跟著聽解說...
G.城內記事:
臺北建城120餘年,踏上臺北城模型,透過強化玻璃地板,首都核心區模型與古臺北城地圖的交疊下,
隱約可見由忠孝西路、中山南路、愛國西路和中華路所圍繞的「城內」範疇,
在絢爛的燈光相互變幻照映下,暗喻著臺北城所呈現的不同風貌
優豆對於這個透明的強化玻璃地板可是沒啥安全感,還要人家牽著才肯走...
擁有5座城門規模為全臺第一,也是臺北躍為臺灣首府的象徵
如今物換星移,昔日古城門或拆、或整修形貌,
至今只剩屹立於中華路的北門尚存原貌,榮登國家一級古蹟榮銜
H.淡水河之歌:
每個偉大城市的誕生,總有一條牽繫城市發展的河流,
匯集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全長158公里的淡水河,正是孕育臺北盆地的母親之河。
隨著水運網絡的逐步完備,艋舺、大稻埕等河港集散地應運而生;
稻米、蔗糖、茶和樟腦等產業,從內河航運輸送到世界各地。
I.城外的常民生活:
「一府二鹿三艋舺」描述18世紀艋舺與臺南府城、鹿港並稱三大名城的盛況,
遙想當年艋舺郊商雲集、帆檣林立的風光,
至今仍可從淡水河碼頭、臺北市第一條老街「蕃薯市街」、
「臺灣第一名剎」龍山寺、書院、隘門等,探尋昔日艋舺的繁華痕跡。
因1853年「頂下郊拚」事件,改變臺北平原的發展軸線,
促成了大稻埕商業輻輳「十里洋場」及「茶香歲月」的繁榮景況,
從臺北最早的洋樓街與外僑區的貴德街,到南北貨、茶葉、中藥和布匹批發集散地的迪化街,
仍然可以感受到大稻埕常民文化的活力。
在古城文化巡禮這區還可以祈求籤詩解疑惑,就如同到真的寺廟一般
首先先說明有何事請求
再來於投幣孔投幣
(不是真的投錢喔~而是按壓投幣孔的硬幣)
接著到籤桶選擇籤支
之後籤詩就會從取籤處列印出來
好多人一看到這個,紛紛排隊抽籤,當然我們也不例外
因為我們都是直接就抽籤了,也沒祈求,對於籤詩的解答也就當參考了
(我和優豆的籤詩)
只是令我驚訝的是...最近拔拔正被是否該換工作的事給困擾著
沒想到在沒事先稟告所求何事時,竟抽到這支籤詩,這不免也太神了吧!!
J.臺北多元城:
臺北是一個多元移民城市,從荷蘭時期、清朝、日治、國民政府遷臺、城鄉移民到異國芳鄰,都在這塊土地留下時代腳步。
臺灣現代化的思潮、戲劇、音樂、文學、電影、歌謠等文藝活動,才因此由臺北向全島開展;
隨著西方資本主義而來的傳教士與探險家,也在臺北揮灑才情、名留千古。
「臺北」以海納百川的包容,讓不同的族群與文化在這塊土地上交融。
《發現劇場》
為台北探索館的「鎮館之寶」
擁有200坪的觀影空間,360度的環形螢幕,並運用精密旋轉平台所打造的劇場展廳
(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座位底下的平台是會緩慢的旋轉喔~)
它迥異於一般靜態「環形劇場」,而是一個「一人為主」、反映日常生活所見真實環境的動態劇場,
透過滑動螢幕、實體模型、12部立體投影機、特殊影音燈光等效果,營造出一個超炫、具未來感的全新視覺空間。
劇場會定時播放城市系列影片
臺北故事四部曲--【城市身世】、【城市生活】、【城市風采】、【台北好時光】
配合高科技加上藝術化的情境享受,帶領觀眾共同探索臺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整個探索館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這個劇場了
而且在出發前就已經先選定好想看的影片名及播映時間
不過因為工作人員有事先告知,在影片開始播放時是不可以拍照及錄影的
所以在這邊只能將影片的大綱及觀後心得和大家分享
如果想親身體驗那份感動,就得親自走一趟探索館囉~
台北好時光 (影片18分鐘)
臺北故事的四部曲,由侯季然導演執導,以微電影的角度全新詮釋,
影片故事從一間在臺北城中的老店「光榮照相館」開始,橫跨了四代人近百年的浮光掠影,
深諳人情世故的老師傅,用一輩子的快門,留下一張張屬於臺北的故事,
也見證了屬於臺北不同時期的浪漫時光,透過影片中人物情感與歷史變遷互為映照,
也讓觀眾看到臺北城市的成長,感受到深藏在巷弄裡的溫厚人情。
影片最主要的目的是藉由一張張不同年代的照片,串連起臺北城從過去到未來的各種小人物故事,
希望以「城市的照相館、市民的記憶館」帶領觀眾重新看見臺北,發現城市新感動。
整部影片採用各式的硬體器材,並以微電影的拍攝手法
透過360度環形螢幕的呈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而故事情節的陳述及人物情緒表達的帶動,也都牽引著觀眾的情緒
『故事會老,城市會變,最動人的事,總在最平凡的瞬間』
這是我在觀看完這部影片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相館的老師傅用一張張的相片,記錄下不同世代的背景故事
如今科技發達,每個人人手一支手機或相機,隨時隨地都可以為自己寫下許多精彩的故事
而我就如同老師傅一般,用相片及部落格串起優豆的成長故事,留住他那最平凡的瞬間~
在探索館裡那些和台北城相關的歷史背景,說真的...對優豆來說實在太深奧了
所以優豆幾乎都是直接跳過去不看的...
還好還是有一些互動的小遊戲可玩,不至於讓他感到枯燥乏味
如果是帶再大一點的小朋友來,是可以藉此機會解說給他聽
讓他了解這就是他所居住的台北,算是給他上了一堂有教育意義的課
所以如果下回遇到下雨天無處可去時,不彷到探索館走走,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