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昨天驚險又刺激的遊樂園活動後
今天咱們走的是靜態路線,來趟知性之旅
首先來到位在高雄市大樹區的「三和瓦窯場」
「三和瓦窯」是高雄大樹地區原本興盛瓦窯聚落的一環
設立於1918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原名「順安煉瓦廠」,再改名為「源順安煉瓦廠」及「三和瓦廠」
是南台灣僅存最古老完整的瓦窯廠,現已被列為歷史建築
早期台灣傳統民間建築的建材多以磚瓦為主,全部來自以人工操作製造過程的瓦窯
當時大樹鄉是全台灣最主要的瓦窯集中地,極盛時期多達130多個窯
但隨著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成為建築主流後
迫使傳統紅瓦漸漸淡出營建市場
台灣瓦窯產業自60年代後快速沒落,一家家相繼歇業
大樹興盛一時的瓦窯產業,只剩三和瓦窯孤獨守著傳統瓦窯
歷經瓦窯業蕭條苦撐的慘澹歲月,適逢政府開始重視本土文化的整理與維護
三和瓦窯開啟了新契機,得以繼續堅守這項傳統產業
在秉持著用傳統、繁瑣的窯燒方式來燒製古味建材的同時
也開始了瓦窯文化導覽、磚雕工藝與商品設計行銷的結合
現今的瓦窯廠為了延續傳統,正積極轉型
朝向結合「休閒、產業、文化、教育」的多角化型態發展,希望能再創瓦窯業新生命
走過紅磚橋及紅磚道,即代表瓦窯場要到了
沿途可看到各式的磚瓦,用不同的形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只是團體的行程似乎趕了點,沒什麼時間可以讓我們放慢腳步
細看這些傳統的窯燒作品,更別說把窯場仔細地介紹給大家...
這次就抱著純記錄員旅的點滴來寫這篇文章,還請大家見諒囉~
(對本篇所介紹的景點感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參觀喔)
一行人直奔窯場,準備進行DIY活動
記得沒錯的話,窯場是免費參觀的
僅有製作DIY才需額外收費
窯場內有不少DIY活動,可供大家體驗
一旁還展示了許多由紅磚所製作而成的DIY作品
哇~沒想到看似不起眼的紅磚,也能變化出這麼多造型的手作!
特別是這種傳統的爐灶,竟然可以做得這麼迷你~
除了剛剛那些砌磚的DIY以外,另外還有磚雕、拼貼及彩繪等項目可以選擇
現場也有各式DIY的步驟圖示可供參考
在聽完導覽人員的步驟解說後,大夥就開始著手製作囉~
我們所製作的DIY項目是砌磚筆筒
用這些迷你紅磚,堆疊出屬於自己的創意筆筒
每個人都好像是蓋房子的水泥工一樣
用白膠塗抹著紅磚,一塊塊堆砌著自己的作品
而拔拔就像是老師傅般的,指導著優豆這位年輕的徒弟
過了一會 ,已經可以看見筆筒的雛型囉~
在等待紅磚間的白膠凝固時,就先進行窯場內的導覽活動
由於大樹鄉的土質細密、雜質少,黏度、濕度適中,成為製作磚瓦的極佳材料
所燒出來的傳統磚瓦有「不過水」的特性,因此可以燒出許多高級建材
目前三和瓦窯場所燒製而成的磚瓦,大部分使用於古蹟的修復
另外窯場的創意團隊,還將磚瓦這個古老的產業
融合創新的思維,讓文化創新卻不失古意
設計出諸如磚雕杯墊、茶盤、名片架、燈飾、習字磚、燭臺、公仔等等的文創商品
現場還有販售各式的DIY組合包
優豆可是對這個灶腳DIY很有興趣!!
只是一個組合包要價800~900元,實在不便宜...
接著參觀窯場的作業空間
雖然導覽人員介紹得很清楚,但麻麻我忙著拍照,所以根本沒在聽><
以下就放上幾張照片,讓大家加減看囉
(請原諒這麼不負責任的介紹...)
現今很少見的傳統龜仔窯
由於時間緊湊,在導覽人員快速的介紹窯場後
這時咱們的DIY作品也已經完成囉~
(依序是拔拔的、優豆的和我的^^)
優豆的作品
這小子在離開前還嗑了一隻雞蛋冰,還說要分給小豬吃...
結束了三和瓦窯場的行程後,來到了窯場附近的「大樹舊鐵橋」
位在台鐵九曲堂站和六塊厝站之間的「高屏舊鐵橋」,原名為下淡水溪鐵橋
於1911年初,當時台灣總督府為加速來自高雄港的人員、軍事物資的運輸與安全性
以及來自屏東平原的砂糖成品而開始建造,由日本工程師所設計興建而成
於1913年底完工的高屏舊鐵橋,全長1526公尺,寬7.6公尺
由24節鋼桁架所組成,是座花樑結構的單軌鐵橋
在當時可說是全亞洲最長的鐵橋喔!!
1983年台鐵為了安全性的考量,興建鐵路電氣化的新高屏溪橋,並於1987年正式啟用
舊鐵橋雖已除役,但因具有歷史與文化的保存價值
於1997年列入國家二級古蹟,是台灣目前唯一被列為國定古蹟的鐵道用橋梁
2014年舊鐵橋適逢百年,當時的高雄市政府將舊鐵橋改建成天空步道
讓遊客可以漫步其中,並欣賞遼闊的高屏濕地景色
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漫步百年鐵道吧^^
舊鐵橋前的大合照
舊鐵橋的開放時間為09:00~18:00
(10月~3月僅開放到17:00止)
橋上實施人數管制,上限200人
進出方式採按鈕式的匝門,好方便控制人數
(另外有推娃娃車的朋友們,可搭乘一旁的電梯喔~)
看著鐵橋由鋼桁架組合而成的線條以及銀白色的色調
往遠處延伸,有種幾何圖形的對稱之美~
當天的天氣並不是很好,如果能在藍天白雲的陪襯下,應該會更美
許多人一走上天空步道,就直接停留在入口處取景拍照(像我們就是...)
但往往所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是像這樣...滿滿的人潮!!
如果不希望身後有路人甲的話,建議往步道後半部走
天空步道上有平坦的無障礙通道可行走
但如果要行走在鐵軌上的話,要留意軌道上突起的螺絲以及軌道間的縫隙!!
接下來就是麻麻我的拍照時間啦~
嘻~私心的多放了幾張還不錯的照片
以下這幾張都是優豆拍的喔~
個人特別喜歡這張!!
當時是拔拔在幫拍,而優豆用他的視角在一旁所拍下的
頗有麻豆外拍照的fu~
中午用完餐後,就讓大家在旗津老街自由活動
原本在出發前就已經做好功課,準備來到老街要大吃特吃的說
沒想到因為中午吃太飽,再加上天氣太熱的情況下
結果什麼東西也沒吃...事後真是後悔不已...
更別說逛逛老街附近的景點了...
最後僅在上車前拍下這張旗津海水浴場的照片...
最後一個行程來到了位在小港區的「紅毛港文化園區」
園區的觀海平台可觀看到大船進出港口的壯觀景象喔~
可惜的是...當天我們運氣不好,什麼也沒看到
眼前僅有一片空蕩蕩的海平面...
既然沒辦法體驗到大船入港的壯闊景象,那就與港口拍張紀念照片吧
接著就轉往室內的展示館進行導覽活動
古時在台灣各地因西洋人毛髮泛紅或棕褐色,有別於東方人之黑髮,故稱西方人為「紅夷」
在台灣歷史中有關於荷蘭與西班牙之地方名稱或器物等均冠以「紅毛」
如紅毛城(台南安平古堡)、紅毛樓(台南赤崁樓)等
同樣的,對西洋人曾停泊駐紮或活動登陸之地,亦稱之為「紅毛港」
台灣有兩個紅毛港,一個是位在高雄市小港區,另一個是在新竹縣新豐鄉
新竹的紅毛港是因為1646年,荷蘭人在該地遭遇海難上岸而得名
而高雄紅毛港的名稱由來其實有許多種說法
最有可能的是荷蘭人曾在此地區停泊或活動
其實導覽人員解說得很詳細,但我覺得有認真在聽又聽得懂的,應該沒幾個人
再加上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
而導覽結束後,竟然只剩下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
不想空手而回的我,只好利用僅剩的10分鐘,快速的逛園區
優豆身後的步道,是園區內的無障礙坡道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實用性不高??但據說被大家嫌到臭頭...)
戶外展示區~主要是展示當年紅毛港遷村拆房後,所留下的一面面舊牆與磚瓦
充滿著古厝的味道,是我最感興趣的一區
只可惜根本沒時間細細觀看...
另一邊則是運用老房子的舊有物件
以遊戲與創意的手法,來表現整體的空間環境
這裡也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一區
但最後也是匆匆地拍下幾張照片後,隨即就離開園區了
(在心中默默地將這裡放進口袋名單裡,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再次造訪!)
回程的晚餐,聽說是高雄人氣老店的正忠排骨飯便當
大大塊的排骨,先醃後炸,肉質軟嫩,非常入味
愛吃肉的優豆稱讚不已,直說好吃!!
很快的~兩天一夜的員旅,就在大夥吃著排骨便當中結束了旅程
雖然行程中總有稍嫌不足的地方
但整體來說,是一次蠻成功的旅行!!
至於那些令人感到遺憾可惜之處...
已成為我下次旅行的動力!!相信我們一定會再次相見~
留言列表